今天是:
关键字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时间:2019-08-12

  元宝山区是赤峰市三区之一,位于赤峰市东南部,距市中心城区45公里;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和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元宝山 区始建于1983年,总面积952.14平方公里,辖5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66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17.82万人,有汉、蒙古、回等1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体。

    全区累计探明煤炭储量21亿吨,其中可采储量17亿吨,2010年全区煤炭总产量2768万吨,发电量92.7亿度。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吨的大型煤炭 生产企业平庄煤业(集团)公司、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的东北地区骨干发电企业元宝山发电有限公司坐落在境内,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元宝山区初步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能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以农牧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为依托,“菜、乳、肉”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辐射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处于赤峰市领先水平。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6.04亿元,增长17%。财政收入完成24.12亿元,增长3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77亿元, 增长5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64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1元,分别 增长17%和22.4%。2012年,元宝山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7.67亿元,增长17%。财政收入完成28.9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151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8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800元,分别增长16%和20%。

    名称由来

    元宝山历史悠久,有着发达的古代文明。这里有著名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遗址。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元宝山区春秋时为 山戎地,战国时属东胡地,秦汉时属匈奴地,三国时属鲜卑地,唐朝为库莫奚地,属饶乐都督府,辽代高州治所设在元宝山风水沟镇庄头营子村。1138年金改辽 中京为北京,本地属北京路大定府三韩县。1270年元改北京路为大宁路,下设州,本地属大宁路高州。1940年,伪满州国实行旗县合并,取消县制,在赤峰 建翁牛特右旗,在平庄建喀喇沁右旗,本区北部属翁牛特右旗,南部属喀喇沁右旗。1946年9月建立建中县,建中县驻地平庄。1961年,平庄区辖于赤峰 县。1979年7月1日,本区境域随昭乌达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府所在地设在云杉 路,1993年11月驻地迁址至平庄。

    历史沿革

    元宝山取名于区内一座山叫元宝山。辽代高州三韩县治所遗址在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兴隆坡村。民国29年(伪康德7年、公元1940年)伪喀喇沁旗公署迁至平 庄。1945年9月,平庄为建平县人民政府驻地。1946年9月,为建中县人民政府驻地。1947年后,元宝山区现境内各乡镇分别隶属于原昭乌达盟赤峰 市、赤峰县、喀喇沁旗。1983年10月10日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元宝山区,辖原赤峰市平庄、五家、元宝山3个公社,赤峰县美丽河、小五家、哈拉卜吐、建昌营4个公社和太平地、安庆沟2个公社部分大队, 喀喇沁旗山前公社和马蹄营子、楼子店2公社部分大队。原区址云杉路,1993年迁至平庄镇。2011年末    元宝山区总面积952.14平方千米,辖区总人口32.52万,其中蒙古族2.6万。辖5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风水沟镇、元宝山镇、美丽河镇、平庄镇、 五家镇、西露天街道、云杉路街道、马林街道、平庄东城街道、平庄城区街道、平庄西城街道。区政府驻平庄镇,距市政府36千米。 

    气候条件

    元宝山区属燕山山脉延伸部分,低山丘陵较多,西北间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境内最高山峰海拔 1135.2米,最低海拔448米。本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7℃,元月份最冷,历年平均气温-12℃左右,7月份最 高历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极端最低温度-31.2℃,最高气温为42℃。全年日照时数可达2700-3000小时,年降水量在340-400毫米。最 多风向大部分乡镇为西北风,局部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3米/秒,大部分地区无霜期140—150天。 “十二五”奋斗目标

    “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目标是实现“七个翻番、五个突破、三个下降、一个同步”:在2010年基础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 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300亿元、190亿元、40亿元、700亿元、100亿元大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 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十一五”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经济增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年均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左右、财政收入达到1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左 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左右。产业集中度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优化为5:64:31。非资源性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0%以上。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各功能区协调发展。产业集聚效益增强。人口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规模扩大,全区常住人口达到37.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资源和环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一五”期末降低10%以上,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较“十一五”下降25%左 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十一五”都下降10%。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 42%,城区绿化率达到25%,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治理率达到75%,基本实现森林城市目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民生和社会事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分别达到31500元和20000元。覆盖城乡居民 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 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cerved 赤峰市元宝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2781号
蒙网警150403000058号  网站维护:赤峰市峰之泰商贸有限公司 电话: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