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元宝山区政府新闻办联合区就业局召开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区就业局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天虹在会上介绍了我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就业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一直以来,元宝山区就业扶贫工作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在“精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就业行业部门职能优势,从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劳动技能提升到开发安置岗位、促进转移就业等各个环节多管发力,全力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增添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活力和动力,从源头上解决贫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让贫困劳动力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脱贫之路。
一是夯实基础,在精准上下功夫,建立精准识别动态数据库。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元宝山区就业扶贫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几年来,以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总体信息系统为基础,不断随着全区贫困人口脱贫步伐进行调查摸底,随时更新,动态掌握,确保系统信息、纸质资料、贫困户情况统一。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对登记建档的贫困户进行逐户调查,逐人识别,由贫困人员本人填写登记表并签字确认,随时了解贫困群体的人员结构、就业创业需求及培训愿望等基本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目前,全区符合就业帮扶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还有941人,这些人员基本信息及时被纳入最新动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有就业愿望、培训愿望、创业愿望和实现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分别建立动态台账。区就业部门及时对数据库进行分析,为贫困户“因人制宜”“量体裁衣”,寻找适合他们的就业脱贫路子。
二是多渠道扩大就业政策宣传,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就业扶贫政策的认知和运用。利用活力元宝山微信公众号、元宝山区就业局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印制“就业政策宣传单”,将就业扶贫政策逐一列出、讲解清楚,并贴在贫困户家中,方便贫困户随时查询;开展就业扶贫日专项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扶贫工作队制定就业扶贫工作“五步法”,提高扶贫工作队针对性。近三年来,共印发宣传单30000余份,印制扶贫挂历2500份,开展就业扶贫日宣传2次,集中培训扶贫工作队员2次,努力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
三是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托底稳定就业。在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中,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安置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抓手之一。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和《2018-2020年元宝山区就业创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元宝山区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和环境保洁员管理办法》,面向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发了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环境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公益性岗位开发专项推进会,进行安排部署。自2018年以来开发公益性岗位总计安置236人。从2019年7月岗位补贴由每人每月享受830元增加到968元,每户贫困户仅此一项每年可收入一万多元。这一岗位安置使劳动技能不高、身体素质较差的贫困劳动者能在家门口就近就地解决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四是有序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动水平。近三年来,区就业局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有培训意愿的人员,有序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针对不同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开设了多个专业,采取因人施教、长短班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全区已有368人获得了培训证书资质。
五是全面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搭建平台。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结合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积极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低收入贫困劳动者。除在不同用工季节举办夏季、秋季、冬季精准扶贫专场外,还将招聘会专场办到村里,为村民举办“面对面”的专场招聘会。三年来,共举办“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12场,发布招聘信息6000余条。累计吸引和润农业、伊品生物等区内大小企业213家,提供保安、保洁员、销售、生产线操作工等各类就业岗位2300余个,达成用工意向334人。
于天虹在发布会上表示,区就业局将进一步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扶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